好像網(wǎng)絡上有一片長達,一個小時左右的視頻,就是重點講連鎖的起源,什么五級三進制,什么美國猶太人發(fā)明,拿了什么什么獎,如何推動社會發(fā)展,就那個視頻,通過不同地方取才七拼八湊,是傳銷里面洗腦的重點,如果沒有接觸傳銷的人,看到這樣的視頻,很多都會熱血沸騰
湘江發(fā)源地是哪, 又流向哪?
湘江,長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又稱湘水。主源海洋河,源出廣西臨桂縣海洋坪的龍門界,于全州附近,匯灌江和羅江,北流入湖南省,經(jīng)17縣市,在湘陰濠河口分為東西兩支,至蘆林潭又匯合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長856千米,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千米,沿途接納大小支流1300多條,主要支流有瀟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漣水等
多吃黃豆有什么好處?
栽培大豆學名為Giycine max(L)Merrill,別名:黃豆(包括青豆、黑豆、紫豆和斑茶豆等)。起源于中國,這是世界各國學者所公認的。Herbert在《美國大百科全書》中指出:“中國古文獻認為,在有文獻記載以前,大豆便因營養(yǎng)值高而被廣泛地栽培。同時在公元前2000年大豆便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豆科植物”。Cuzin在《蘇聯(lián)大百科全書》“大豆”條目中寫道:“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國,中國在5000年前就開始栽培植物。并由中國向南部及東南亞各國傳播,以后于18世紀到歐洲?!盫ailov主張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論,認為:“大豆原產(chǎn)于中國,是中國起源中心的栽培植物。”Morse在考察大豆的古代歷史時說:“有關這種植物的最早文字記栽是在《本草綱目》里,書里記載了神農(nóng)氏在公元前2838年描述中國耕種這種作物的情況。在以后的記載里也反復提到了大豆,而且被當作最重要的豆科栽培作物,也是五谷(水稻、大豆、小麥、大麥、粟——中國文明社會賴以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之一?!盚ymowitz認為“大豆于公無前11世紀左右首先出現(xiàn)于中國華北的東部。中國東北很可能是第二個大豆的基因中心(多樣性中心),而且在這個地區(qū),野生大豆(G.soja)與栽培大豆(G.max)有最大的機會進行混雜和雜交,從而產(chǎn)生了半野生大豆(G.gracilis)。”Fukuda認為,中國東北是大豆起源中心。他的根據(jù):一是半野生大豆在中國東北分布極廣,而在中國其他地方則不多見;二是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大豆品種很多;三是這些品種中有很多明顯地具有原始性狀。Nagata提出,大豆起源于中國,大概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地區(qū)。他根據(jù)野生大豆的分布,確立了他的結論,認為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
黃豆蛋白質(zhì)內(nèi)賴氨酸較多,蛋氨酸卻較少。在以植物食品為主的農(nóng)村地區(qū),食用黃豆制品時應注意與含蛋氨酸豐富的食品搭配使用,如米、面等糧谷類和雞、鴨、鴿、鵪鶉等蛋類食品,可以提高黃豆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蛋、豆搭配食用,其營養(yǎng)價值與肉類蛋白質(zhì)不相上下。
黃豆內(nèi)含有一種脂肪物質(zhì)叫亞油酸,能促進兒童的神經(jīng)發(fā)育。亞油酸還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所以是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的良好食品。此外,黃豆內(nèi)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無機鹽。干黃豆內(nèi)雖不含維生素C,但發(fā)芽后能產(chǎn)生維生素C,在蔬菜淡季,可補充食用。生黃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影響人體對黃豆內(nèi)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所以食用黃豆及豆制食品,燒煮時間應長于一般食品,以高溫來破壞這些因子,提高黃豆蛋白的營養(yǎng)價值。
黃豆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40%左右,最優(yōu)質(zhì)的可達50%左右,相當與瘦豬肉的2倍多,雞蛋的3倍.黃豆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的組成比較接近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屬于完全蛋白,其中賴氨基酸含量較多,每一百克黃豆中約含鐵質(zhì)35.8毫克,含磷418毫克,還有維生素A B1 B2 D E 等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黃豆不含膽固醇,并可以境地人體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的發(fā)生,預防心臟病,黃豆中還含有一種抑胰酶的物質(zhì),它對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因此,黃豆被營養(yǎng)學家推薦為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保健品.黃豆中所含的軟磷脂的大腦細胞組成的重要部分,常吃黃豆對增加和改善大腦技能有重要的效能.
祖國醫(yī)學認為,服食黃豆可另人長肌膚,益顏色,填精髓,增力氣,補虛開胃,是適宜虛弱者使用的補益食品,具有益氣養(yǎng)血.健脾寬中,健身寧心,下利大腸,潤燥消水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