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的采摘及制作過程
1、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與拇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采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
有的采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有的多采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
2、萎凋
采摘下來之茶青須于日光下攤曬,或利用熱風使茶青水分適度蒸散,減少細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細胞膜之半透性,而細胞中各化學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發(fā)酵作用的進行,攪拌后攤平于笳藶上。
3、炒青
茶青萎凋至適當程度即以高溫炒青破壞葉中酵素活性停止發(fā)酵的繼續(xù)進行,并可除去鮮葉中的臭青味,而鮮葉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4、揉捻
將炒青后之茶葉置入揉捻機內(nèi),使其滾動并形成卷曲狀,由于受到揉壓,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擠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沖泡時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湯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樣。
5、團揉
團揉是以布巾包裹茶葉使其成為一圓球狀,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機來回搓壓,并不時將茶葉攤開打散以散熱,團揉過后的茶葉茶身將更為緊結(jié)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
6、渥堆
由于茶青水分頗高,堆放后會發(fā)熱,且引發(fā)了微生物的生長,就因為熱度與微生物關(guān)系,使茶青產(chǎn)生了另一種的發(fā)酵,茶質(zhì)被「降解」而變得醇和,顏色被氧化而變得深紅,這就是所謂的「普洱茶」。
7、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機以熱風烘干揉捻后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貯藏運銷,通常為了能使內(nèi)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達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進行第二次的干燥。
8、緊壓
緊壓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軟后加壓成塊狀,這樣茶就被稱為「緊壓茶」,除便于運輸、貯藏外,蒸、壓、放的過程中也會為茶塑造出另一種老成、粗獷的風味。
蒸使茶再多熱受潮。
壓利用茶葉本身的膠質(zhì)使葉子緊密連結(jié)在一起,穩(wěn)定了往后陳放期間受潮、陳化的速度。
2. 茶的采摘及制作流程
一般都是手采,也有機器,或者工具:月形小鐵刮刀、鐮刀或采摘鋏
1.手采有下列幾種:
①掐采:又稱折采,凡細嫩的標準采摘包托頂、撩頭都應用這一手法。
②提手采:這是適中標準采摘的手法,大部紅綠茶區(qū)均用之。
③雙手采: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進手采方法,比單手采效力提高50-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達35-40kg,但茶樹必須具有理想的樹冠,采摘面平整,發(fā)芽整齊。
2.割采
邊茶的采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進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鐵刮刀、鐮刀或采摘鋏等,工具要求刀刃鋒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將枝條割裂而影響下輪新梢萌發(fā)。
機采:在機采前數(shù)日用手采掉一批達到標準的鮮葉,這樣機采鮮葉質(zhì)量基本可以滿足加工中、低級條茶的要求,工效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茶園連續(xù)機采三、四年后,芽葉逐步變小,密度增加,葉片變薄。
3. 茶葉的采摘及制作過程圖片
不是所有的新鮮茶葉采摘后要經(jīng)過淘洗再炒制,根據(jù)茶葉的種類不同,所制作的方法也不同,分別是:
1、綠茶:綠茶的工藝流程為殺青→揉捻→干燥。
2、紅茶:紅茶的工藝流程為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
3、烏龍:烏龍的工藝流程為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4、黃茶:黃茶的工藝流程為殺青→揉捻→悶黃→干燥。
5、黑茶:黑茶的工藝流程為殺青→揉捻→渥堆→干燥。
6、白茶:白茶的工藝流程為萎凋→干燥
4. 茶葉采摘的方法
綠茶采摘手法1、指摘:用拇指和食指之于前端,拈新生之細芽,指端用時著力。
2、切摘:用指甲切取之,僅行子徒長芽之采摘。
3、折摘:或稱雙手摘,用拇指及食指第一節(jié)夾住嫩枝,向上或向下一折,嫩枝即在被折處斷落,此法可行雙手摘。
4、取摘:為粗放之采摘,采摘末期或修剪前行之,為使右手便于采摘,先將左手插入茶芽之間隙,由右手拇指及食指夾茶芽取之。
5、留芽摘:亦稱老嫩分摘法,俟茶芽伸展至三四葉時,采其第三,第四兩葉,余俟芽長后再采。
6、直摘:又稱搔摘,用左手執(zhí)樹枝,右手食指靠近茶芽,拇指夾住茶芽,食指力強,拇指力弱,由食指向上著力,茶葉即折斷落入掌中,此法甚為普通。
7、橫摘:與直摘法相反,掌心向下,拇指朝內(nèi),靠近茶芽后,用食指壓住,著力于拇指,向下采摘之。
8、扶摘:為最粗劣之采摘法,一手拉住茶枝,一手由枝下用力向上拉之,或由枝上拉下,不管老枝嫩茶,盡入手掌中。
5. 茶葉的采摘和制作過程
搖青操作上素有“三守一攻一補充”之說法,即第一、二次搖青宜輕,轉(zhuǎn)數(shù)不宜過多,停青的間宜短,一般第一次搖3分鐘,第二次搖青5分鐘,以免使水分散失過多,以保持青葉的生理活性,使萎凋后的葉子能慢慢復“活”過來。到第三、四次搖青則要搖得重,搖得足夠,使葉緣有一定的損傷,有青、臭氣散發(fā)上來,一般第三次搖青10分鐘,第四次搖青30分鐘?!耙谎a充”則是在第四次搖青搖得不足,葉子“紅變”不夠時,再補搖一次。每次搖的轉(zhuǎn)數(shù)應由少到多,停青時間也是由短到長。第一、二、三次停青停到青氣消失,表面葉子萎軟下來之后,就要及時搖“活”,以免葉子因水分散失過多而“死青”。
6. 茶葉的采摘及制作過程視頻
做茶葉視頻最好配的就是高雅,溫柔。的曲調(diào)為主。
7. 茶葉的采摘及制作過程簡述
杜仲葉在它生長最旺盛時,或在花蕾將開放時,或在花盛開而果實種子尚未成熟時采收,以做杜仲茶。 杜仲茶是采摘杜仲樹的嫩葉,經(jīng)傳統(tǒng)的茶葉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健康飲品,品味微苦而回甜上口,常飲有益健康,睡前喝一杯特好,無任何副作用,保健價值極高,飲用方便。 萎凋:杜仲葉含水率70~80%,一般成熟葉含水75%(與茶葉接近)。萎凋程度宜輕,才可多制得“片形茶”;萎凋重,“末茶多”。萎凋攤放過程,應保持葉堆不發(fā)熱,防止紅變腐爛。 揉捻:用一般的傳統(tǒng)揉捻機揉20分鐘,使葉破碎,但由于杜仲膠的絲狀連接,往往呈串狀。 揉切:用轉(zhuǎn)子機切碎,方法與制紅碎茶的揉切相同。 發(fā)酵:杜仲葉的發(fā)酵進程很慢,發(fā)酵時間需6~8小時,葉色由深綠變?yōu)樨i肝色;香氣由青草氣轉(zhuǎn)為“紅茶”發(fā)酵葉香,并帶有熟蘋果香為適度。 烘干:與茶葉烘干類同。 按綠茶制法,只需將萎凋工序改為殺青,再省去發(fā)酵工序即可,其中揉捻、揉切、烘干與“紅茶制法”相同。 于杜仲葉回潮制法:干杜仲葉含水率約7%,應在100公斤干葉中加入140公斤清水,使它達到含水率為60%。已吸水回潮的杜仲葉需進行渥堆,使葉色由綠變暗褐,香味由粗青變純和,這個過程實際是酚類物質(zhì)進行氧化,香氣成分重新進行組合。當堆溫上升到48℃時,必須及時翻堆降溫,否則會產(chǎn)生“熟老菱氣”,影響品質(zhì)。渥堆過程,堆面變化慢,堆心變化快,進行翻堆使葉變化均勻是十分必要的。渥堆后,必須使葉色由綠轉(zhuǎn)為暗褐,香氣趨純,才為合適的渥堆時間。 揉捻、揉切、烘干、精制等工序與“紅茶型”制法同。 單純用杜仲葉制成的杜仲茶,香味往往帶青澀,部分消費者難于接受。為了調(diào)整其滋味,在純杜仲茶中加入30%左右的茉莉花茶或中上檔的烏龍茶,可改善滋味的適口性。
8. 從采摘茶葉到制作茶葉的過程
茶葉生產(chǎn)是一個很寬泛的詞,從茶葉的種植到茶葉的加工都屬于茶葉生產(chǎn)的范疇,首先茶葉的種植,茶園的維護,茶棵的修剪,茶葉的采摘,茶葉的初加工,既通過炒青,揉捏,解塊,烘干等工序,制作出干毛茶,然后通過精制,生產(chǎn)出各個等級的好的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