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紅袍制作圖文詳解
老母娘穿的大紅袍是買塊紅花樣品布給栽縫老師傅做一做看一看她的手工
2. 大紅袍制作工藝流程詳解
做法
其制法極為精細,基本制作工藝包括:萎凋→攤晾→搖青→做青→殺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萎凋是鮮葉喪失水分的過程。其標準為新梢頂端彎曲,第二葉明顯下垂且葉面大部分失去光澤,失水率約為10%~15%。此過程對大紅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關系極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時,將鮮葉置于谷席、布墊等萎凋器上,攤葉厚度1~2kg/m2。陽光強烈時要二曬二涼,曬青程度以葉面光澤消失,青氣不顯,清香外溢,葉質柔軟,手持茶梢基部,頂葉能自然下垂為度
做青:做青是形成大紅袍品質的重要階段,是一個繼續(xù)萎凋和發(fā)酵相結合的過程,其技術性極強,一方面促使多酚類化合物發(fā)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進行速度。做青時要以特有的手勢搖青。將水篩中的涼青葉不斷滾動回旋和上下翻動,通過葉緣碰撞、摩擦、擠壓而引起葉緣組織損傷,促進葉內含物質氧化與轉化。搖后靜置,使梗葉中水分重新均勻分布,然后再搖,搖后再靜置,如此重復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質特征。搖青次數和時間,視青葉的變化(香型與葉色)而定,俗稱“看青做青”。在后半階段,必要時輔以“做手”,彌補搖青不足?!白鍪帧蹦怂﹄p手左右將葉互碰,反復數次,但不可使勁用力,動作力求自然。一般搖青規(guī)律先輕后重,靜置時間先短后長,多搖少做。優(yōu)質原料,則只搖不做
判斷做青適度與否,通常于亮處透視第二片葉,以葉面呈亮黃色,葉緣呈焦枯色,近葉緣之葉內呈淡黃色,靠近主脈及葉柄處呈淡黃綠色,俗稱“三節(jié)葉”為做青葉的理想狀態(tài)。前期較嫩原料,葉片由于失水不平衡而收縮面葉下凹的“湯匙形”,以手觸之,柔軟如棉;后期原料硬化則有刺手感。嗅之,青草氣逐漸為花果香所替代,清香向熟香轉化,即謂之蘭花香,具有幽而清,濃而不濁、香甜撲鼻之感。做青在巖茶制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費時最長,一般需要8~12h。若操之過急,苦水未清,則會給茶湯滋味帶來不良影響
殺青:殺青是結束做青工序的標志,是固定毛茶品質和做青質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溫破壞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葉的繼續(xù)氧化,同時使做青葉失去部分水分呈熱軟態(tài),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礎條件。其殺青標準:葉態(tài)干軟,葉張邊緣起白泡狀,手揉緊后無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氣去盡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時需快速出盡,特別是最后出鍋的尾量需快速,否則易過火變焦,使毛茶茶湯出現(xiàn)混濁和焦粒,即俗稱“拉鍋”。殺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溫,后期低火低溫出鍋
揉捻:揉捻是形成武夷巖茶外形和影響茶葉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時應做到:殺青葉需快速盛進揉捻機乘熱揉捻,以便達到最佳效果;裝茶量需達揉捻機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滿桶;揉捻過程掌握先輕壓1~2次,即采用輕-重-輕,以利桶內茶葉的自動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鍋中復炒,使茶條回軟利于復揉,又補充殺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濫的茶汁中之糖類、酶類等直接與高溫鍋接觸,起輕度焦化而形成巖茶的韻昧,時間雖僅30s,卻對品質起很大作用。復揉除使條形緊結外,還能提高茶湯濃度。復揉手法與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進行“走水焙”
走水焙:巖茶“走水焙”在一個密閉的焙間中用培籠進行。在各個不同溫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復揉葉經歷高、低、高不同溫度的烘焙,達六七成干下焙。整個過程10多分鐘。速度快、工作緊張,故又稱“掄水焙”
簸扇、涼索與揀剮: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攤涼5-6h,以增進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澤沙黃而浦潤。再經揀剔去除梗與茶樸,即可復培
燉火與趁熱裝箱:揀剔后的茶條先以90~100℃的培溫復焙1-2h,再改用70~90℃低溫“文火慢燉”。這是武夷巖茶特有的過程、對增進湯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氣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熱裝箱,也是一種熱處理過程,對品質也有一定良好影響
3. 大紅袍制作圖文詳解圖
150克大紅袍大概放2250克水:
1、首先準備好一個水盆吧(3l);
2、因為8g大紅袍,茶水比例為1:15;3、用開水將茶具清洗一遍倒掉,然后將茶葉置入盆中,第一泡先洗茶;
4、洗茶后再往蓋盆中注滿100℃的水,靜候15秒左右,最后用公道杯將盆中的茶湯分倒入茶杯,即可品飲。
4. 大紅袍制作過程附圖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和全國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擁有適宜茶葉生長的氣候、土壤和自然環(huán)境。武夷巖茶(大紅袍)為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分布在武夷山市10個鄉(xiāng)鎮(zhèn),面積達10萬畝,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及習俗主要分布在星村、武夷、興田、洋莊、吳屯等鄉(xiāng)鎮(zhèn)。作為傳統(tǒng)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源于明末,成于清初。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工藝流程共有10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雙炒雙揉、初焙、揚簸晾索及揀剔、復焙、團包和補火等。武夷巖茶(大紅袍)既有綠茶的清香、紅茶的甘醇,又獨具“巖骨花香”的烏龍茶神韻。
5. 大紅袍制作流程
大紅袍屬于巖茶,青茶類,也叫烏龍茶。沖泡后茶湯呈深橙黃色。大紅袍,內產于福建武夷容山,屬烏龍茶,品質優(yōu)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大紅袍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種有益成分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強記憶力,降血壓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