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過后,秋意越來越濃。蕭條的景象也漸漸讓人心生“悲秋”
之感。所以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都多多少少有些凄涼之意。
1.處暑詩詞鑒賞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宋】王之道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王之道(1093~1169),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祜八年,卒于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jié)。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diào)歷陽丞。
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jiān)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 《文獻通考》傳于世。
這首《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描寫了處暑期問“大旱彌千里”的情況下,人們期盼已久的一場大雨姍姍而來,真可謂“久旱逢甘霖”。
這場雨不僅解了大旱之圍,更帶來了秋日的清涼。作者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處暑后風雨【宋】仇遠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tài),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仇遠(1247~1 326),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號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元大德年間(1297~1307年)任溧陽儒學教授,不久罷歸,遂在憂郁中游山河以終。
在《處暑后風雨》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了處暑節(jié)氣之后,不期而至的一場大雨把夏日的暑氣一掃而去。詩人從天氣的無常聯(lián)想到了人生的無常,多少有些無奈之情。
2.處暑民間諺語有關處暑的諺語內(nèi)容多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相關。雖然不同的地區(qū)會有所差異,但區(qū)別不是非常明顯。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處暑里的雨,谷倉里的米。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稟倉。
處暑花紅棗,秋分打盡了。
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處暑雷唱歌,陰雨天氣多。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一聲雷,干到白露底。
處暑三日稻有孕,寒露到來稻人囤。
處暑有雨十八江,處暑無雨干斷江。
處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處暑晴,干死河邊鐵馬根。
處暑長薯。
處暑出大日,秋旱暴死鯽。
處暑東北風,大路做河通。
處暑不覺熱,水果免想結。
處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處暑種蕎,白露看苗。
處暑收黍,白露收谷。
處暑處暑,處處要水。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
處暑高粱遍地紅。
處暑高粱遍拿鐮。
處暑高粱白露谷。
處暑三日割黃谷。
處暑白露節(jié),夜涼白天熱。
處暑十日忙割谷。
處暑蘿卜白露菜。
處暑見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