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樹生于無錫顧山,是一千四百多年前蕭郎和慧娘愛情的結(jié)晶:當時蕭統(tǒng)身為太子,隱居于顧山編輯《昭明文選》,一日或許是因為他厭倦了宮娥翠袖,厭倦了絲竹箜篌。于是他信馬由韁去山野散心,恰逢口渴之時嗅到茶香,抬頭就見一買茶女子,但見她云鬢烏黑,面若桃花,雖身著布衣卻難掩窈窕之色。當她捧過茶來時,盈盈微笑。這一笑似已耗盡一生等待,正如百娘子于許仙在西湖初遇,相逢卻似曾已相識,未曾相識以相思。
此時,蕭統(tǒng)的感受當以一首經(jīng)典臺詞來表達:你婀娜的身姿讓我的手不聽使喚,你蓬松的烏發(fā)脹滿我的眼簾,看不見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艷的面頰讓我的心傾倒,忘記了自己的主人是多么威嚴。
春花軟柳,佳人如玉。他們就有了很多美好的日子,她成了燈下伴讀添香的紅袖;他疲憊時她會奉上一杯香茶,那是跑虎泉水沏出的清冽情意,并為他彈歌解乏,蕭郎嘆道:“有此清歌作伴,何必絲竹污耳呢?”又一笑,有慧如相伴,何用姬妾成群?”
待到《文選》編定殺青,臨別馬上,手指遠方道“來日我要風笙龍管,紫蓋香車迎你入宮。”她站在馬下凄凄望著他輕取一物放于蕭統(tǒng)手心說;“昔有婦人滴淚成血,化作相思豆,今以一雙紅豆付君,若君早歸,妾當免予此厄?!彼痛藙e過,歸期杳杳,宮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自此慧娘相思成疾。當他回來時,她已紅顏零落青草稀。
蕭統(tǒng)沒有哀嚎痛哭,親手栽下兩顆紅豆,黯然回京,回去一病不起,數(shù)月薨斃。兩株紅豆樹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生長倏然合抱。唐人王維從江陰過見此樹做著名的《紅豆》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拮,此物最相思。
之后《紅樓夢》里寶玉的紅豆曲唱的好:“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那時節(jié)已是清朝。那是王維的詩就這么傳了下來,后人就寄紅豆為相思,漸成約定俗成。“安史之亂”,著名樂師李鬼年唱王維的紅豆詩時以不再單純的指愛情,也又故國故園之思。從昭明太子到王維,從錢謙益到曹雪芹,從曹雪芹到如今,紅豆樹,紅豆詩,紅豆詞,紅豆曲,紅豆歌……沒有停歇。我們生生世世說相思,猶未滿足。因是人生無常,終生有情。我尚未未你紅豆熬成纏綿的傷口,美景良辰為賞透,怎能就此放手。